對陳建良醫師網頁內容有問題者,請按「發送訊息」處可直接聯送email給陳醫師 (clinic5791@yahoo.com.tw)。
經其他醫師看診或手術過的問題請去請教原醫師,或帶影像來門診。尋求email網路問診,因沒有詳細診察患者,無法正確判斷,恕無法email回答。新資訊請Facebook搜尋 陳建良神經外科 微創中心
我是椎間盤突出的患者,發病至今已有2年,我自己也是醫學生,有一些內視鏡手術的問題想要請教你:
我的主訴: 無法久站久走,大約走50公尺,右邊腰部就會非常疼痛,目前有在做復健,但是一沒去做復健,症狀又會浮現,晚上睡覺會被痛醒,所以睡眠品質不佳。今年6月,我到xx醫學大學去照MRI,被診斷為L5-S1的椎間盤突出,xxx醫師是建議我開刀,但是他是要用傳統手術。
我想問一下 :
腰痛問題真的令我很困擾,因為明年要見習了,希望今年能趕快解決,其實我還蠻想開刀的,但是父母又怕開了之後,過幾年後會有後遺症,或是要再開一次刀,自己目前學的也不是很多,所以想來問一下陳醫生。
我是想說,如果開這一次刀後,以後常常游泳,不做跑跳劇烈運動,可以永遠遠離腰痛的話,這樣也是值得, 麻煩您幫我回答一下 非常感謝。
karlxxxxx 發問於陳建良醫師yahoo部落格留言板
karlxxxx 您好:
您的問題也是許多人的問題,依照問題的先後簡答如下:
內視鏡開刀法,把突出的椎間盤切除後,剩餘的椎間盤有辦法支撐椎體的重量嗎?還是必須要裝CAGE或是人工骨,才有辦法有足夠的支撐力?
答: 您是醫學生應該知道除了椎間盤之外,用來支撐脊椎穩定及體重的東西包含肌肉、肌腱、韌帶、脊突、椎板、椎小面關節及椎體等結構,由於內視鏡手術僅是去除突出的、及將要突出的部分椎間盤,且不會像傳統或顯微手術傷及肌肉、肌腱、韌帶、脊突、椎板或椎小面關節等結構,因此內視鏡手術後,脊椎的穩定性並未受損,也不必像一般手術作脊椎融合術,當然就不需要裝支架(CAGE)或是人工骨。
要是開完內視鏡手術,多年之後,還會必須要在開刀嗎?若是在開刀時,沾黏的情形會嚴重嗎?
答: 很好的問題,任何手術都在多年之後都有可能會有復發的問題,或需要再次手術。 一般顯微手術及傳統手術平均復發率依醫師的經驗各有不同,平均在15%上下,有些醫師的復發率更高的驚人,由於復發後的位置常是上次手術進入的部位,也就是神經的前方,一但復發向後突出都會再壓迫神經,症狀會再出現。因為再次手術仍要從原來手術的部位進入,但前次的手術已經造成嚴重的沾黏,因此再次手術常是很困難或徒勞無功,結果常是很令人沮喪的。為了避免復發,目前很多醫師會建議乾脆將整個椎間盤除去,並且植入支架作融合術。 若您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(L5-S1)的突出已經到了內視鏡無法手術的情況,我也不反對這樣做。 但若是可以用內視鏡手術,就不要犧牲一個關節作融合術,尤其在L5以上的椎間植入支架還需打鈦合金骨釘來固定,是一個相當大的破壞。 由於您還是個學生,年紀如如此年輕,一個被融合後的椎間盤上下節經幾年後就比較有突出的機會。
我的腰椎內視椎間盤摘除術,大都採側位手術,並不直接進入椎管,也不必去拉扯神經,因此不用全身麻醉或靜脈內麻醉,又無沾黏的缺點,萬一仍須有後續的手術也不會有影響。 由於此種側位手術的方式較傳統手術、顯微或其他手術困難,有學習的瓶頸,需有經過專精的訓練及多年的經驗,否則不易成功。根據我的經驗由於內視鏡是由側位進入,萬一復發也比較不會直接壓到神經,因此我的患者同位復發需要再次手術的比率極少 。有些無法由側位進入的我們才用後位手術,由於內視鏡侵入性很小,將來也比較不會有沾黏的問題。
內視鏡法手術視野小,會不會有椎間盤切不乾淨的風險呢?
答: 這是我在術前一定會向患者說明的,也就是我在網頁上說明成功率約93%的原因,確實有些患者因內視鏡進入的角度不良、或有鈣化,會有可能切不乾淨的可能,但經過復健也一大部分症逐漸康復,僅有2-3%左右會需要進一步手術。
手術費用有健保給付嗎?
答:目前這項手術健保列為自費項目,但手術費及材料費等均為自費,由於我們不非受雇於醫院,直接回饋患者,費用一定比醫院便宜。
因為我在高雄唸書,有辦法開完刀只住一兩天,就出院嗎?
答: 我所有的患者都是當日出院,沒有需要到隔日。
如果要開刀,需要先預約嗎?還是直接掛號,當天就可以開刀?
答: 所有的患者都需先預約,平均等待時間約五到七天,極少數患者來的時候當 日正好仍有一空檔,才有可能當日手術。
敬祝 早日康復 學業精進
陳建良醫師 敬上
陳醫師:您好!
我是復健科醫師,從網路上得知您開內視鏡手術,經驗豐富並成效良好.有幾點 事項想就教於您,以作為轉介病人之參考:
百忙中打擾,謝謝您
葉醫師
葉醫師您好
謝謝來信,您的問題比較深入,也是許多人想要知道的,我將詳細回答,若您同意我會將內容貼在網頁上。依您問題的順序回答如下:
最後再次謝謝提出如此問題,但願我的回答能幫忙您的患者。謹此 順頌
醫祺